首页 资讯 正文

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让农民省心又省力

体育正文 200 0

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让农民省心又省力

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让农民省心又省力

5月30日清晨,山东威海(wēihǎi),荣成三中,学生们奔跑在校园中,准备去教室上早自习(zǎozìxí)。 初夏的(de)清早,海边的晨雾还未消散,荣成三中的学生已经奔跑在校园里。早自习(zǎozìxí)的高三教室中,只听得见学生们跑步后克制的喘息声(shēng)和纸笔摩擦的簌簌声。 荣成这座三面环海的小城(xiǎochéng)位于胶东半岛,人口70多万,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上较早(zǎo)看到日出的城市之一。 在(zài)荣成三中的(de)校园里,只要离开教室,无论是上厕所、去食堂的路上,还是下晚自习后,奔跑(pǎo)已成为学生们自发(zìfā)的习惯。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课间,高三集体跑操时,几乎每个学生手里都握着复习资料,为的是在跑完操后、老师总结讲话前的碎片时间看几眼。带队回班时,只要还没轮(méilún)到自己班,学生的目光就“钉”在手中的知识点上。 学生们一秒都不想浪费(làngfèi),也不能浪费。 5月29日,山东威海,荣成三中,一间高三教室的门口贴着“别做(zuò)梦 做题”的标语(biāoyǔ)。 山东是公认(gōngrèn)的高考大省。去年,山东省共有(gòngyǒu)(yǒu)99.8万名考生报名参加(cānjiā)高考,其中本科录取32.95万人。威海市的考生人数最少,上线率却在省内是拔尖的。荣成三中本届高三有600多名学生,作为威海市的县级高中,荣成三中的高考升学率远高于全省总体水平。这一成绩吸引了不少教育(jiàoyù)同行的注意,省内外的高中纷纷前来学习管理经验。今年,新疆(xīnjiāng)喀什一所高中的老师跨越几乎整个(zhěnggè)中国,来到荣成三中跟岗一周。 荣成三中建校(jiànxiào)只有不到30年。校长闫红生说,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是治学严谨(zhìxuéyánjǐn)、朴实,“没有花架子”。 5月(yuè)29日,山东威海,荣成三中(sānzhōng),晚自习时,两名男生在教室门口背书。 5月29日,山东威海,荣成三中,一名高三学生笔袋里的小(xiǎo)纸条上写(xiě)着“睡觉前不能不开心哟!” 这种朴实的教育模式(móshì),正在应对(yìngduì)一轮又一轮高考改革的挑战。高考越来越“难”,是老师们的共识,有老师用“天翻地覆”来形容2020年后的高考改革力度。高三数学老师宋志伟说,以前备课感觉很轻松,现在要花(yàohuā)学生做一套试卷(shìjuàn)两倍的时间来钻研试卷,才能讲透。如果说十几年前高考大都(dàdū)靠“死记硬背”知识点(zhīshídiǎn),现在考的就是思维能力、“情境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荣成三中工作了25年的(de)特级教师、科创部地理教研组长于(chángyú)慧(huì)认为,教师素养是适应(shìyìng)高考改革趋势的一个关键因素,老师要不断学习适应,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看来,地理高考的改革走在了所有学科前沿,因为考的都是现实生活(xiànshíshēnghuó)情境,难就难在“现在城市的孩子不知道城市,农村的孩子也不知道农村了”。 5月29日,山东威海,荣成三中,学校心理咨询(zīxún)室一角。咨询室所在的(de)综合楼与教学楼连通,设置在安静隐蔽的角落,既避开(bìkāi)了人群聚集区域,也方便学生随时来咨询。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未来专业规划(guīhuà)、原生家庭、自我认知等方面。 不少老师都发现,现在这群(zhèqún)05后学生虽然思想开放、更有自我意识,但对网络依赖高(gāo),缺少生活(shēnghuó)经验和常识。地域差异也不可忽视,大城市学生在试卷里看到的地点可能是自己平日去过的,但一座县城能提供的文化体验十分有限。如今越来越多的“情境化”题目,往往是县中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背景,给学生带来了(le)许多挑战(tiǎozhàn)。 山东作为第二批(dìèrpī)新(xīn)高考改革试点省市,从2017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目前,山东高考使用全国卷,实行“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以原始分计入(jìrù)总分,物理、化学(huàxué)、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考(xuǎnkǎo)3科,实行等级赋分制。在很多老师看来,这种模式下试题难度上升,更有利于选拔创新拔尖人才,但对普通(pǔtōng)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 5月29日(rì),山东威海,荣成三中,晚自习时间,高三学生在(zài)教室背政治题。 5月29日,山东威海,荣成三中,晚自习(wǎnzìxí)时间,课堂小测没(méi)通过的学生在走廊补测。 高三(gāosān)学生(xuéshēng)李威剑用“困难(kùnnán)”“急迫”“压力大”概括自己的高三生活。物理和数学题型多种多样,让他学起来很吃力。比起高强度学习节奏带来的困难本身(běnshēn),他认为更难的是提升成绩,他的目标是600分,目前还有几十分的提升空间。 为了克服(kèfú)这种“难”,学生能做的只有拼。午休时,会有个别学生留在(liúzài)教室多学半小时,回宿舍休息时也拿着复习资料。晚自习后,回家学到十一二点也是常有(chángyǒu)的事(shì)。高三学生于明缘觉得自己已经“学饱和了”,使不上劲儿。虽然父母(fùmǔ)没给她压力,但她自己很在意,常常因为成绩的波动(bōdòng)而情绪低落。进入高三以来,她的年级成绩提升了100多名,她想努力冲击一本线。 5月29日,山东威海,荣成三中,两名高三(gāosān)学生在生物(shēngwù)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 5月29日,山东(shāndōng)威海,荣成三中,晚饭时间,高三学生们争分夺秒地(dì)跑向食堂。只要离开教室,学生们总是一路奔跑。 在荣成三中高三(gāosān)年级教学楼里,几乎每个细节都在激励学生们拼搏追梦:门上贴着“逐梦门”“圆梦门”的字样(zìyàng);走廊(zǒuláng)各处的宣传海报,呈现(chéngxiàn)着全国知名大学的简介、985高校在山东录取情况;教室后的黑板上,班级模考成绩单和古代状元试卷的文创产品贴在一起。 高三(gāosān)年级主任殷志洋常常在广播中用高亢的语调敦促、激励学生。他十分理解学生面临的压力,但又觉得,如果不(bù)“清醒地”维持这种强度,学生的心思会“垮”。高三学生王蔚然觉得自己的自制力不太强,学校的安排是(shì)一种(yīzhǒng)保障,能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5月29日(rì),山东威海,荣成三中,高三(gāosān)学生跑完操后听老师总结讲话。3名女生手中拿着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话前后的碎片时间复习。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综合楼一处(yīchù)安静隐蔽的空间。荣成三中从2005年就设置了(le)专职心理老师职位。心理老师刘欣慧(liúxīnhuì)说,曾有一名成绩名列前茅(mínglièqiánmáo)的女生在高三上学期的一次考试中掉到(dào)第五名,非常焦虑,但因为(yīnwèi)备考时间紧张(jǐnzhāng),她让刘欣慧在10分钟内给自己一份心理健康建议,刘欣慧拒绝了。“越是这样,我越要让她坐下来,面对面聊。”在她的耐心引导下,女生开始记录自己每天收获了什么,而不是关注自己失去了什么、还没解决什么。 荣成三中一些资深教师回忆,20年前,这里学生要每天早上5点起床,成绩几乎全是靠题海战术“拼”来的。经过几轮高考改革,学生的时间和思想的空间都松绑很多,学校也一直在努力寻找成绩和学生综合发展的平衡(pínghéng)。校长闫红生(hóngshēng)曾去上海等一线城市(chéngshì)考察,参考当地的先进经验(xiānjìnjīngyàn)。但作为高考大省的一所县中,“本质(běnzhì)上还是竞争(激烈)。”闫红生说(shuō)。 6月2日,山东威海,荣成三中,下午大课间跑操后,高三学生听年级主任总结(zǒngjié)讲话时喜笑颜开。进入高考倒计时,老师们常用轻松的话语帮助学生放松(fàngsōng)心态(xīntài)。 目前(mùqián),荣成三中科创部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特长、综合素养,其中(qízhōng)无人机编程成为特色发展方向(fāngxiàng),学生经常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比赛中名列前茅。学生还能体验茶艺、木工、服装加工(jiāgōng)、非遗制作等特色课程,在校园博物馆里学习荣成的渔业文化和历史。作为(zuòwéi)一所县级中学,这样的教育资源弥足珍贵。 6月3日,高考倒计时4天时,高三学生在操场列队,在“今天走向三中 明天走向世界”的大标语下,竭力喊出“人易(rényì)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的口号,为自己(zìjǐ)加油。这里是他们每天早中晚3次跑操的地方。伴随着日复一日(rìfùyírì)的备考,学生们也一次次奋力向终点奔跑、冲刺。高三学生王雨盈觉得,自己在这一年最宝贵的收获,就是(jiùshì)“专注的能力”,毫无杂念,全身心投入,为了(wèile)自己的未来去拼,“是我一辈子都会(huì)怀念的时光(shíguāng)。”
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让农民省心又省力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