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人遇上中国端午节|从好奇到参与,在沉浸中交融
当外国人遇上中国端午节|从好奇到参与,在沉浸中交融
当外国人遇上中国端午节|从好奇到参与,在沉浸中交融
“拾趣YOUNG浦”之“香韵端午·画忆(huàyì)敦煌(dūnhuáng)”活动现场 敦煌当代美术馆供图
当外国人遇上中国端午节,从好奇、旁观到亲身体验、融入沉浸(chénjìn),欢声笑语深化着对彼此的了解,喜庆氛围中洋溢起跨越国界、不分种族的情感(qínggǎn)共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向世界(shìjiè)传播。
“现在,我们来学习(xuéxí)粽子的包法:取两片叶子,上下(shàngxià)叠起来,折成漏斗状,将江米、猪后腿肉、板栗、蛋黄放进去……”5月30日,来自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长寿俱乐部的9位游客走进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阜宁镇南寒村桃花岛采摘园,他们(tāmen)穿上汉服(hànfú),跟着村民学起了包粽子。
看着粽叶和馅料(xiànliào)在自己(zìjǐ)手中逐渐成形,游客叶莲娜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煮熟的粽子端上桌,她迫不及待地品尝(pǐncháng)起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第一次包粽子就成功了,真开心!”叶莲娜成就感满满地说,“以后还要学习拌粽子馅和煮粽子,回去后做(zuò)给亲朋好友吃。”
除了了解端午节的(de)来历及包粽子的传统、做法、意义,俄罗斯游客还跟着村民学习做香包、编五彩绳、剪窗花,现场笑声不断。在阜宁镇居民崔敬文(cuījìngwén)的帮助下,游客玛丽娜选颜色(yánsè)、选珠子、串珠成链,制作各种颜色的手链。她表示,要将做好的手链带回俄罗斯给家人展示,还要把(bǎ)做手链的手艺传授给(chuánshòugěi)家人。
随着边境游(yóu)的(de)红火发展,黑龙江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吸引了更多(duō)俄罗斯游客的目光。阜宁镇镇长边雪菲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发展跨境游做好文化交流的纽带,让每(měi)一位俄罗斯游客来到绥芬河都能真正地说一句:我爱中国!我爱绥芬河!”
端午节期间,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佳木斯市抚远市、双鸭山市饶河县等(děng)边境县市纷纷推出端午体验游、休闲采摘游、度假踏青游等民俗旅游产品,吸引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走进黑龙江,感受传统(chuántǒng)端午节的文化(wénhuà)氛围。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与(yǔ)合作处一级调研员邹向东说,跨境游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华(zhōnghuá)优秀传统文化,为(wèi)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支撑与实践。
丝路文化(wénhuà)情谊历久弥新
当(dāng)端午遇上敦煌(dūnhuáng),粽香(zòngxiāng)与丝路的古韵在上海杨浦悄然(qiǎorán)相遇,碰撞出火花。5月31日,由敦煌当代美术馆、荣庆堂与上海航空假期旅行社携手打造的“拾趣YOUNG浦”之“香韵端午·画忆敦煌”活动举办,23位中外友人欣然赴约,在香囊(xiāngnáng)手作、壁画探秘与泥板画创作中,共绘传统文化与丝路艺术交相辉映的瑰丽画卷。
活动在香囊(xiāngnáng)手作体验中拉开帷幕,荣庆堂传习人团队的老师化身文化使者,以精湛的独门针法,为大家演示香囊制作技艺,并娓娓道来江南刺绣(cìxiù)的细腻与传统中药的智慧。国际友人看得(dé)跃跃欲试(yuèyuèyùshì)。选料、裁料、刺绣、磨粉、填棉、缝合……当最后一步完成时,来自土耳其的司娜眼中满是惊叹:“小小的(xiǎoxiǎode)香囊中藏着大智慧,这不是简单的香气,是中国人把智慧都缝进(fèngjìn)了布里。”
香囊香余韵犹在,国际友人又随着敦煌当代美术馆“境象敦煌”展览(zhǎnlǎn)开启一场跨时空的(de)艺术探索和对话。展厅中,中英双语(yīngshuāngyǔ)导览声情并茂地(dì)将作品背后的故事(gùshì)、创作思路以及与敦煌图像的深厚文化关联一一呈现。大家还邂逅了千年壁画技艺——泥板画:先以铅笔勾勒出粽子的轮廓,再用毛笔蘸取颜料,运用线描技法细细描绘。设色时,有人选择传统的红与绿,为作品注入(zhùrù)端午节的喜庆(xǐqìng)与生机;有人大胆创新,尝试独特的色彩搭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zhǐdǎo)下,一块块色彩斑斓、创意十足的粽子泥板画惊艳亮相,为传统文化赋予了全新的艺术表达。
国际友人马克西姆感慨道:“今天,我体验到了中国(zhōngguó)的千年文明!”这场沉浸式文化体验,既是对端午习俗的时尚演绎,也是敦煌艺术(yìshù)的创新诠释(quánshì)。
一声号响(hàoxiǎng),龙舟竞发,船桨齐舞,百舸争流。在江西赣江支流的(de)袁河(yuánhé)之上,“龙腾天工·江西村舟”端午龙舟赛的刺激热烈让韩国游客李秀丽和伙伴不禁跟着旁边观众高声呐喊助威(nàhǎnzhùwēi)起来。看龙舟、观巡游(xúnyóu)、品长桌宴……连日来,“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龙舟之旅让李秀丽一行过足了瘾。
看完龙舟(lóngzhōu)赛后,李秀丽(xiùlì)和伙伴还现场拜师学艺,学习敲鼓点、划龙舟,玩得不亦乐乎(bùyìlèhū)。“划龙舟是一项非常考验团结和力量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中国的精气神。中华文化真是了不起!”李秀丽说。
在江西景德镇的古窑民俗(mínsú)博览(bólǎn)区,端午民俗和陶瓷文化则以奇妙(qímiào)的方式邂逅。5月31日端午节当天,古窑迎来自2009年10月以来的第160窑次点火烧窑,一批批(yīpīpī)境外旅行团慕名而来,在青砖黛瓦的古建筑群中,感受千年窑火传承至今的独特温度。
在这里,中外游客以点火、加柴等方式沉浸式感受陶瓷(táocí)文化魅力,还可以亲自在瓷坯上描绘出端午(duānwǔ)、粽子、龙舟等图案,烧制独属于自己的端午瓷器,端午文化和陶瓷文化相得益彰(xiāngdéyìzhāng)。“能来景德镇体验如此厚重的中国文化,真是深感(shēngǎn)荣幸,我会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来自美国(měiguó)加利福尼亚的游客凯西表示。
(统稿:郭凯倩 参与(cānyù)采写:张建友、黄艺芹、王竹青)
2025年6月4日《中国文化报(bào)》
《从好奇到参与,在沉浸(chénjìn)中交融》



“拾趣YOUNG浦”之“香韵端午·画忆(huàyì)敦煌(dūnhuáng)”活动现场 敦煌当代美术馆供图
当外国人遇上中国端午节,从好奇、旁观到亲身体验、融入沉浸(chénjìn),欢声笑语深化着对彼此的了解,喜庆氛围中洋溢起跨越国界、不分种族的情感(qínggǎn)共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向世界(shìjiè)传播。
“现在,我们来学习(xuéxí)粽子的包法:取两片叶子,上下(shàngxià)叠起来,折成漏斗状,将江米、猪后腿肉、板栗、蛋黄放进去……”5月30日,来自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长寿俱乐部的9位游客走进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阜宁镇南寒村桃花岛采摘园,他们(tāmen)穿上汉服(hànfú),跟着村民学起了包粽子。
看着粽叶和馅料(xiànliào)在自己(zìjǐ)手中逐渐成形,游客叶莲娜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煮熟的粽子端上桌,她迫不及待地品尝(pǐncháng)起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第一次包粽子就成功了,真开心!”叶莲娜成就感满满地说,“以后还要学习拌粽子馅和煮粽子,回去后做(zuò)给亲朋好友吃。”
除了了解端午节的(de)来历及包粽子的传统、做法、意义,俄罗斯游客还跟着村民学习做香包、编五彩绳、剪窗花,现场笑声不断。在阜宁镇居民崔敬文(cuījìngwén)的帮助下,游客玛丽娜选颜色(yánsè)、选珠子、串珠成链,制作各种颜色的手链。她表示,要将做好的手链带回俄罗斯给家人展示,还要把(bǎ)做手链的手艺传授给(chuánshòugěi)家人。
随着边境游(yóu)的(de)红火发展,黑龙江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吸引了更多(duō)俄罗斯游客的目光。阜宁镇镇长边雪菲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发展跨境游做好文化交流的纽带,让每(měi)一位俄罗斯游客来到绥芬河都能真正地说一句:我爱中国!我爱绥芬河!”
端午节期间,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佳木斯市抚远市、双鸭山市饶河县等(děng)边境县市纷纷推出端午体验游、休闲采摘游、度假踏青游等民俗旅游产品,吸引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走进黑龙江,感受传统(chuántǒng)端午节的文化(wénhuà)氛围。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与(yǔ)合作处一级调研员邹向东说,跨境游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华(zhōnghuá)优秀传统文化,为(wèi)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支撑与实践。
丝路文化(wénhuà)情谊历久弥新
当(dāng)端午遇上敦煌(dūnhuáng),粽香(zòngxiāng)与丝路的古韵在上海杨浦悄然(qiǎorán)相遇,碰撞出火花。5月31日,由敦煌当代美术馆、荣庆堂与上海航空假期旅行社携手打造的“拾趣YOUNG浦”之“香韵端午·画忆敦煌”活动举办,23位中外友人欣然赴约,在香囊(xiāngnáng)手作、壁画探秘与泥板画创作中,共绘传统文化与丝路艺术交相辉映的瑰丽画卷。
活动在香囊(xiāngnáng)手作体验中拉开帷幕,荣庆堂传习人团队的老师化身文化使者,以精湛的独门针法,为大家演示香囊制作技艺,并娓娓道来江南刺绣(cìxiù)的细腻与传统中药的智慧。国际友人看得(dé)跃跃欲试(yuèyuèyùshì)。选料、裁料、刺绣、磨粉、填棉、缝合……当最后一步完成时,来自土耳其的司娜眼中满是惊叹:“小小的(xiǎoxiǎode)香囊中藏着大智慧,这不是简单的香气,是中国人把智慧都缝进(fèngjìn)了布里。”
香囊香余韵犹在,国际友人又随着敦煌当代美术馆“境象敦煌”展览(zhǎnlǎn)开启一场跨时空的(de)艺术探索和对话。展厅中,中英双语(yīngshuāngyǔ)导览声情并茂地(dì)将作品背后的故事(gùshì)、创作思路以及与敦煌图像的深厚文化关联一一呈现。大家还邂逅了千年壁画技艺——泥板画:先以铅笔勾勒出粽子的轮廓,再用毛笔蘸取颜料,运用线描技法细细描绘。设色时,有人选择传统的红与绿,为作品注入(zhùrù)端午节的喜庆(xǐqìng)与生机;有人大胆创新,尝试独特的色彩搭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zhǐdǎo)下,一块块色彩斑斓、创意十足的粽子泥板画惊艳亮相,为传统文化赋予了全新的艺术表达。
国际友人马克西姆感慨道:“今天,我体验到了中国(zhōngguó)的千年文明!”这场沉浸式文化体验,既是对端午习俗的时尚演绎,也是敦煌艺术(yìshù)的创新诠释(quánshì)。
一声号响(hàoxiǎng),龙舟竞发,船桨齐舞,百舸争流。在江西赣江支流的(de)袁河(yuánhé)之上,“龙腾天工·江西村舟”端午龙舟赛的刺激热烈让韩国游客李秀丽和伙伴不禁跟着旁边观众高声呐喊助威(nàhǎnzhùwēi)起来。看龙舟、观巡游(xúnyóu)、品长桌宴……连日来,“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龙舟之旅让李秀丽一行过足了瘾。
看完龙舟(lóngzhōu)赛后,李秀丽(xiùlì)和伙伴还现场拜师学艺,学习敲鼓点、划龙舟,玩得不亦乐乎(bùyìlèhū)。“划龙舟是一项非常考验团结和力量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中国的精气神。中华文化真是了不起!”李秀丽说。
在江西景德镇的古窑民俗(mínsú)博览(bólǎn)区,端午民俗和陶瓷文化则以奇妙(qímiào)的方式邂逅。5月31日端午节当天,古窑迎来自2009年10月以来的第160窑次点火烧窑,一批批(yīpīpī)境外旅行团慕名而来,在青砖黛瓦的古建筑群中,感受千年窑火传承至今的独特温度。
在这里,中外游客以点火、加柴等方式沉浸式感受陶瓷(táocí)文化魅力,还可以亲自在瓷坯上描绘出端午(duānwǔ)、粽子、龙舟等图案,烧制独属于自己的端午瓷器,端午文化和陶瓷文化相得益彰(xiāngdéyìzhāng)。“能来景德镇体验如此厚重的中国文化,真是深感(shēngǎn)荣幸,我会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来自美国(měiguó)加利福尼亚的游客凯西表示。
(统稿:郭凯倩 参与(cānyù)采写:张建友、黄艺芹、王竹青)
2025年6月4日《中国文化报(bào)》
《从好奇到参与,在沉浸(chénjìn)中交融》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