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国内大循环·地方案例丨宁波舟山港:畅通国内大循环海铁联运走天下
做强国内大循环·地方案例丨宁波舟山港:畅通国内大循环海铁联运走天下
做强国内大循环·地方案例丨宁波舟山港:畅通国内大循环海铁联运走天下
图片来源/摄图网(wǎng)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杨益波(yángyìbō)
从合肥北站出发,一列满载太阳能光伏(guāngfú)板的海铁联运班列在经过18小时的运输抵达宁波舟山港后,无缝衔接“中欧快航”班轮嘉华宁波号,之后将以全程(quánchéng)27天“点对点”的极限速度(jíxiànsùdù)直抵德国威廉港……
这是(shì)宁波舟山港为内陆腹地有出口需求的(de)外贸企业提供的一条更快速、更经济、更稳定的绿色通道,也是国内首创的又一海铁联运新模式(móshì)。通过港口(gǎngkǒu)与铁路网络的深度融合,实现货物从“港口”到“内陆”或“内陆”到“港口”的高效运输,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正在为畅通国内大循环(xúnhuán)注入强劲动力。
串起世界最大(zuìdà)的小商品市场与世界最大的港口
3月5日,随着一列(yīliè)装载着100余标准箱日用(rìyòng)小商品货物的海铁(hǎitiě)联运班列从浙江义乌西站缓缓驶出,“义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历年累计业务量突破100万(wàn)标准箱,这是国内首条业务量突破100万标准箱的海铁联运线路。
作为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首条班列线路(xiànlù),“义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于2009年2月正式开通。依托沪昆—萧甬和甬金线运作,该(gāi)线路一头连接(liánjiē)着“世界(shìjiè)最大的(de)小商品市场”义乌,一头连接着世界级大港宁波舟山港,主要承接义乌市场小商品、太阳能光伏板运输以及中欧回程班列等业务,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载体。
16年来,这(zhè)条海铁联运线路年均业务量增长超10%,成为浙江运量(yùnliàng)最大的海铁联运线路,而这背后正是(zhèngshì)数十万中小微制造企业的货畅其流、高效循环。
“义乌到宁波的货物通过海铁(hǎitiě)联运模式对比公路运输模式,性价比更高,每个标箱大概能节约15%至20%的成本。”义乌一货物代理公司负责人告诉(gàosù)记者,他们公司每月通过海铁联运线路发送1600个左右(zuǒyòu)的标箱,“利润空间大了,也能更多让利给客户。”公开数据(shùjù)显示,今年(jīnnián)一季度,义乌海铁联运线路发运标箱总量(zǒngliàng)约2.2万个,同比(tóngbǐ)增长3.84%,有超300家货物代理公司在义乌参与海铁联运业务。
依托港(gǎng)口资源不断开拓内陆腹地,宁波舟山(zhōushān)港的支点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包括“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hǎitiě)联运线路在内(zàinèi),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通海铁联运线路超100条,其中固定(gùdìng)班列27条,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区、市)的67个地级市。宁波舟山港航线总数(zǒngshù)达到306条,每天近300艘次货轮往来穿梭,使这里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紧密连接。
让(ràng)内陆港站成为“始发港”和“目的港”
从最初的“散列(sànliè)”升级为现在的“班列”,这不仅是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频次的突破,更是服务(fúwù)的升级,是内陆与海洋高效衔接的实践。
在义乌港的仓库,一箱印着“Made in China”的马克杯正被(bèi)装入集装箱,电子铅封闭合的瞬间,相关信息已通过(tōngguò)系统同步至(zhì)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有北仑、穿山、梅山、大榭(dàxiè)、金塘等5个集装箱(jízhuāngxiāng)码头群。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离宁波200公里外的义乌,还有一个“第六港区”。在这里,通过“浙江e港通”平台,关务、港务、船务等港口业务前置,义乌铁路口岸实现了和宁波舟山港EDI数据交换与(yǔ)统一服务(fúwù),海铁联运业务线上操作(cāozuò)及集装箱全程可视化跟踪,商家在此就能完成所有出海手续,货到宁波舟山港后(gǎnghòu)直接登船出海。
2024年,浙江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改革,以55项(xiàng)改革任务(rènwù)的全面落地推动港口发展能级的大幅跃升。“浙江e港通(gǎngtōng)”正是浙江积极打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港口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通过构建“关港铁地企(tiědìqǐ)”协同机制,推动宁波舟山港关务、港务(gǎngwù)、船务(chuánwù)向内陆延伸,让内陆港站成为国际贸易“始发港”和“目的港”。在关务方面,为企业提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高效通关(tōngguān)体验,减少货物(huòwù)甩箱、退关(tuìguān);在港务方面,将预进港、预放行等功能前置到内陆,货物进入内陆港站视同进入宁波舟山港港区,确保货物准班(zhǔnbān)出运;在船务方面,将空箱提取、全程签单等服务前移至内陆港站,让企业在家门口享受高效物流服务,实现“海港内延、陆港临海(línhǎi)”。
目前,“浙江e港通”站点已覆盖包括南昌在内的20个城市,形成“长三角全面贯通(guàntōng)、中西部重点突破”的立体(lìtǐ)网络布局。
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协调、东西(dōngxī)双向互济的新格局
“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海铁联运(liányùn),对现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高效联通有着重要(zhòngyào)意义。”阳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建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浙江紧扣国家重大发展(fāzhǎn)战略,加大政策倾斜,有力推动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xūyào)进一步统筹协调(xiétiáo)(xiétiáo),强化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分担比例最佳、运输方式最优的世界一流强港(qiánggǎng)建设,着力形成陆海统筹协调、东西(dōngxī)双向互济的海铁联运发展新格局。
为此,孙建红建议,着力构建“六大(liùdà)机制”,促进宁波舟山港海(gǎnghǎi)铁联运高水平发展。
一是建立高层协调、高效决策的组织(zǔzhī)领导机制。
二是建立国有控股、多元投入的(de)开发营运机制。
三是建立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机制。“港口要拓展经济腹地,必须与(yǔ)腹地城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孙建红指出,浙江要积极拓展内地腹地市场,与南昌、武汉、重庆(chóngqìng)等建立战略合作框架。同时,拓展义乌、金华、衢州(qúzhōu)以及浙赣铁路沿线(yánxiàn)城市腹地;建设(jiànshè)衢州—九江铁路,打通甬金铁路与京九铁路、京广铁路两条大动脉的连接,通过武汉连接沪汉蓉大通道,直至成都(chéngdū)、重庆等内陆腹地。
四是(sìshì)建立系统整合、互联(hùlián)共享的信息化推进(tuījìn)机制。“要建立健全系统整合、互联共享的信息化推进机制,力争做到揽货体系延伸到哪里,信息网络覆盖到哪里。”孙建红说。
五是建立(jiànlì)属地报关、口岸放行的海关联检联查机制。探索推行(tuīxíng)海铁联运快速通关模式,做到“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放行”。
六是建立市场导向、内外并举的(de)腹地经济揽货机制。“重点可与贸易(màoyì)体系对接,拓展外贸企业的贸易和服务范围,形成全球(quánqiú)型贸易体系和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或与腹地城市的贸易组织(màoyìzǔzhī)对接,对海铁联运的货源组织形成支持。”孙建红说。
人机对话·宁波舟山(zhōushān)港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彩娜根据人机对话模式整理(zhěnglǐ)
一问(yīwèn):如何评价宁波舟山港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中发挥的效能?
答:建设一流设施、应用一流技术、实施(shíshī)一流管理、提供一流服务,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liánxù)16年稳居全球第一,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中发挥(fāhuī)着不可替代(tìdài)的枢纽作用。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维度: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国内供应链韧性的增强器、区域(qūyù)经济协同的黏合剂、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国际循环对接的转换器。
二问:为进一步提升(tíshēng)服务(fúwù)国内腹地的能力,宁波舟山港还需在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
答:加快构建(gòujiàn)通道高效化(huà)、服务智慧化、资源(zīyuán)集约化、协同深度化的内陆服务体系。深化多式联运网络效能,重点推动海铁联运能级跃升、长江水运(shuǐyùn)协同升级。构建智慧化内陆服务体系,推进无水港数字化迭代(diédài)、供应链金融创新。强化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建设战略物资中转枢纽、拓展绿色能源加注网络等。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模式,重点是(shì)深化港产城联动机制、强化国际通道双向融合。
三问:宁波舟山港的成功经验对国内其他地区有哪些启示(qǐshì)?
答:精准识别自身独特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关键枢纽。加速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智能化升级,大力拓展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定制适配物流服务,推动(tuīdòng)产业与(yǔ)物流协同共进。同时强化港产城(chéng)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港口、产业、城市功能(gōngnéng)互嵌与资源共享,积极投身(tóushēn)区域协作,以(yǐ)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全面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总 监(jiān) 制丨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bō)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gǔ) 云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